咨询服务热线:4006868273
案例介绍

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103家银行的2018展望

103家银行的2018展望

发布时间:2017-12-12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在去杠杆、防风险、严监管的背景下,加上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刚出台,未来商业银行的表内外业务都会有较大的变化,业务格局重构。


本问卷由国利货币与中金固收联合开展,于11月24日面向中小银行发放(城商行、农商行相关领域负责人),共回收103份有效答卷。


主要面向城商行、农商行以及农信社,其中城商行占比21%、农商行71%、农信社6%。  


分区域来看,来自于近20各省份,其中湖南、山东、江苏、四川、山西、浙江、河南相对更多。


调查结果

(1)债券观点方面:大部分中小银行认为经济可能不好不坏,向上空间有限,但也跌不下去,维持窄幅区间震荡;仅有小部分银行(7%)认为明年经济走强;通胀方面,大部分中小银行对CPI的担忧不大,但部分中小银行对PPI仍有担忧,供给侧改革下工业品价格仍有一定压力。货币政策上,大部分中小银行(70%)认为尽管经济可能走弱,但货币政策从去杠杆角度考虑问题,仍可能维持不松不紧,小部分银行认为随着美国逐步加息,中国可能跟随收紧货币政策。国债收益率方面,大部分银行认为如果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1%-4.3%的位置,将会加大增持力度。


(2)今年资产负债方面:①大部分中小银行表示今年负债端压力较大,尤其是存款端压力较大、对同业负债有一定的依赖度。从上市银行数据来看,吸收存款科目三季度同比增速从二季度的9.1%大幅降至7.13%,同业负债在监管从严下,增速也有明显放缓。②三三四严监管、去空转和套利之下,42%的中小银行表示同业资产均有收缩。③从债券投资规模来看,大部分银行表示今年债券投资没什么新增规模,或有新增规模,但较2016年有明显压缩。④投资策略方面,今年中小银行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票息策略和加杠杆买同业存单,占比均在40%以上。对收益贡献较多的策略包括低成本融入资金,加点拆放出去、通过利率债做波段和投资货基和债基,增加免税收益。


(3)明年资产负债方面:①大部分银行表示明年增加债券投资规模,但负债压力大仍是影响债券投资的重要因素,债券投资规模增加或不大。在目前收益率水平下,债券品种中,中小银行更倾向于同业存单、国债、政金债。不过,从资产配置的角度,中小银行配置债券的空间仍取决于其扩表的空间、信贷需求的强弱以及广义流动性的情况。②72%的中小银行反馈MPA考核压力较大,50%反映银监会三三四整改压力较大,表明MPA以及银监会的系列监管压力最大;43%反映来自资管新规对理财业务的约束压力较大;还分别有41%、39%的中小银行反映同业负债比率、流动性考核压力较大。③贷款需求方面的调查,绝大多数银行(80%)表示今年信贷需求较强,但对明年(2018年)的信贷需求的看法存在差异,多数认为明年的信贷需求会有所回落。④绝大多数中小银行表示委外存在浮亏,但浮亏程度略有差异,成本估值法下可以接受或滚动持有;但后续的态度有所差异,目前监管趋严之下,表示加大委外规模的中小银行相对有限。⑤对公募债基和货基投资来看,在政策趋严之下,中小银行对定制基金或购买货基的兴趣有所下降。⑥负债端维度,商业银行今年负债端压力较大,明年负债端压力下,更多加大一般存款的抢夺、寄希望于央行投放的流动性以及适度依靠同业负债。资金成本仍或保持高位。


(4)今年最难熬和最开心的时刻:好几个调查反馈今年“天天都难熬,天天不开心”,可见不开心的不是一个人,今年的债市大家都很不开心,都比较煎熬。煎熬来自于监管趋严、行内考核压力、负债成本高、资金面紧借钱难、资产收益上不去而债券收益率上行过快但却没有有效的对冲工具,等等。而开心也是苦中作乐,偶尔时点资金宽松好于预期、没有上船等。


一.基本面及货币政策等问题(Q1-Q4)

Q1.jpg

今年在基建和房地产支撑下,经济整体表现平稳,在对明年经济走势的判断上面,大部分中小银行(占比55%)认为经济可能不好不坏,向上空间有限,但也跌不下去,维持窄幅区间震荡。

Q2.jpg


通胀方面,大部分中小银行对CPI的担忧不大,但部分中小银行对PPI仍有担忧。

Q3.jpg


关于明年货币政策观点来看,大部分中小银行(70%)认为尽管经济可能走弱,但货币政策从去杠杆角度考虑问题,仍可能维持不松不紧。

Q4.jpg

关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哪个水平,中小银行会增大配置力度,中小银行看法较为分散。


二、2017年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特点(Q5-Q9)

Q5.jpg

关于银行负债压力方面,大部分中小银行表示今年面临一定的负债端压力。

6.jpg

普通存款增速的放缓,叠加同业负债压缩,银行负债压力较大。主要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也显示今年银行负债端压力较大,二季度一共有7家银行缩表,三季度有6家银行缩表,吸收存款科目同比增速从二季度的9.1%大幅降至7.13%,同业负债在监管从严下,增速也明显放缓。

7.jpg

在同业资产的变动上面,近一半的中小银行表示规模变动不大,在-10%到10%之间。


从上市银行的季报数据来看,银行今年持续在压缩同业资产,上市银行三季度全部资产同比增速为8.37%,较二季度的9.62%进一步回落,其中狭义同业资产同比增长-1.76%;主要是压缩了短期限的同业资产如同业理财、同业存放等。且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来看, “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也连续几个月出现了下滑,5月和9月均下降超过5000亿元(下图为股权及其他投资:环比增长)。

8.jpg

近期,五部委再次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嵌套和通道业务再次进行了明确的限制,同业杠杆将会再次受到限制,预期未来银行同业资产或将持续压缩,且以信贷类同业资产为主。

9.jpg

总体来看,今年大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配债额度较去年增幅下降,对债券的支撑力度有限。


商业银行今年在存款增长乏力和信贷需求较旺影响下,配债额度有限,配置力量主要集中在国债和地方债,对同业存单、信用债的配置有限。相同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托管数据中找到,从托管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部商业银行总计增持2.77万亿债券,主要以地方债和国债为主,大幅减持了短融超短融、中票和同业存单。从上市银行证券投资科目来看,17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持有的债券总量较16年下半年有明显下降(下图为上市银行证券投资科目债券持有详情:减持政府债券、全部商业银行1-10月主要券种净增持:主要增持地方债,小幅增持国债、政金债,减持同业存单)。

10.jpg

11.jpg

Q8:2017年,贵行在债券业务层面的核心操作和盈利贡献来自什么策略?(可多选)

12.jpg


从问卷调查来看,今年中小银行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票息策略和加杠杆买同业存单,占比均在40%以上。同时,对中小银行收益贡献较多的策略为低成本融入资金,加点拆放出去、通过利率债做波段和投资货基和债基,增加免税收益,占比30%以上。

13.jpg


关于今年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的收益,大部分中小银行表示新增资金尚可,基本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目标;但在存量资金方面,超过一半的中小银行表示存量资金出现了浮亏,业绩有一定压力。


具体来看,37%的中小银行表示新增资金尚可,但存量投资浮亏明显;30%的中小银行表示新增资金尚可,且存量投资浮亏不严重;18%的中小银行表示新增资金和存量投资均出现明显浮亏,业绩压力较大;另外15%的中小银行表示新增资金没有完成目标,存量投资浮亏不严重。不过,此题建议跟问题13结合来看,或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结合托管数据来看,城商行增加了对国债和地方债的投资,小幅增持了国开、口行债,大幅减持了同业存单。农商行增加了对政金债和地方债的投资,小幅增持了国债和存单,但增持力度较去年有明显的下滑。(下图为城商行今年投资券种变化、农商行今年投资券种变化)

14.jpg

三、2018年中小银行资产负债趋势(Q10-Q17)

15.jpg


关于明年债券投资额度,大部分银行表示明年增加债券投资规模,但负债压力大仍是影响债券投资的重要因素,有38%的中小银行表示债券收益率上升后,债券配置价值上升,明年会提高债券投资净增量。


中金前期也在报告中对今年债券市场调整的性质进行过分析,银行今年坚持“有效资金配置高效能资产”的观点。即“保信贷、挑债券、压同业”,即在负债来源较为有限背景下,优先配置贷款类资产(能派生存款,且上浮更加明显),其次被动增加对债券的配置,而同业资产则在严监管之下出现明显收缩。


明年来看,同业负债在扩张冲动与监管考核之间需求平衡,且负债荒背景下,银行依赖度仍较大,如果货币政策没有明显放松迹象,明年同业负债利率中枢大幅下行空间有限,而一般存款或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尽管表内表外化放缓,但表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银行之间的差异仍较大。“负债荒”问题明年或仍存在,在严监管下扩表空间相对有限的背景下,预计“优先高效能资产”这一配置思路仍将延续(即在负债来源较为有限背景下,优先配置信贷类资产、非标资产,绝对收益率较高且能带来存款的资产),配债额度仍将受限。


Q11、贵行预计明年来自哪方面的监管压力较大? (多选题)

16.jpg


72%的中小银行反馈MPA考核压力较大,50%反映银监会三三四整改压力较大,表明MPA以及银监会的系列监管压力最大。

17.jpg


贷款需求方面的调查,绝大多数银行(80%)表示今年(2017年)信贷需求较强,但对明年(2018年)的信贷需求的看法存在差异,不过其中多数认为明年的信贷需求会有所回落。


其中,29%的中小银行预计明年信贷需求明显下降(贷款需求今年较高,在各种政策约束下加上房地产回落,预计明年需求明显减少);27%预计明年信贷需求有所回落但仍较为旺盛(贷款今年需求较高,预计明年可能会有所减少,但仍较旺盛);23%的中小银行认为明年信贷需求仍较强(贷款需求今年较高,在政策倒逼各种融资回归表内的情况下,预计明年需求更高)。只有20%中小银行对信贷需求偏悲观(贷款今年需求不佳,预计明年还会继续减少),这或与区域信贷需求的差异有关;分地区来看,认为信贷需求较弱的地区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如四川、河南、广西等。在信贷需求还没有大幅减弱的情况下,银行在明年上半年可能还是会优先配置贷款,对债券配置需求可能还是有一定挤出。


18.jpg


从本次调研的中小银行样本来看,绝大多数中小银行表示委外存在浮亏,但浮亏程度略有差异且后续的态度有所差异。


总体来看,在过去两年低利率环境下的委外大潮以及16年11月以来债市的大幅调整之下,多数委外机构目前或有一定的浮亏,但成本估值下仍可以接受;不过,目前监管趋严之下,表示加大委外规模的中小银行相对有限。如果监管政策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一些浮亏的表内委外可能会继续先滚动,除非政策强制要求清除。但一旦清除,这些委外的债券抛压仍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


对于表外委外,后续或需要观察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兑、只允许嵌套一层等趋严之后,中小银行理财规模的变动以及委外的需求。

19.jpg

20.jpg

就中小银行对公募债基和货基投资来看,在政策趋严之下,中小银行对定制基金或购买货基的兴趣有所下降。


过去两年,商业银行增配了较多的公募债基和货币基金,一方面,有免税的效应,另一方面,还有信用下沉、加杠杆等优势。不过,伴随证监会逐步收紧机构购买公募债基、《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中对货基前十大投资者占比过高的要求流动性资产占比更高等,未来公募基金的发展更多定位在“公共募集”,而机构包养或定制化基金难度加大。


从实际数据来看:三季度公募债基中定制基金规模有所下降;不过货币基金相关监管在10月1日执行,相关数据尚不明显,预计四季度货基来自于机构规模扩张的部分也明显放缓。(下图为:公募债基中定制基金的规模:三季度有所回落、货基中机构投资者规模)



Q15:在现有的监管、流动性考核以及业务发展诉求下,2018年负债端采取何种策略?(多选)


在同业负债受到明显的监管与约束之后,尽管银行可以依赖一部分同业负债来支撑贷款和债券业务,但空间相对有限,存款的增长仍是最核心环节。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年银行的业务重心会回到对存款的抢夺上。从调研来看,由于同业负债上限明显受监管,且资金成本较高,从批发性融资的角度,对公存款或在一定程度上有替代作用(都是批发性融资,只是资金来源一个是金融机构一个是非金融机构)。因而,上浮对公存款也是一个选择,对应存款端的抢夺更为激烈,抬升一般存款成本。不过,表内外利率双轨制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顶多上浮40%-50%,且由于基准存款利率比较陡,而同业资金短端较为平坦,1年-3年的大额存单上调后吸引力也较弱。


从本次中小银行调研来看,结合前面问题五来看,商业银行今年负债端压力较大,明年负债端压力下,更多加大一般存款的抢夺、寄希望于央行投放的流动性以及适度依靠同业负债。具体来看,80%的中小银行表示要加大一般存款的抢夺、23%也倾向于更加依赖普通存款,比如通过贷款和地方债、或通过一些方式“购买”存款等;41%表示争取过的更多央行资金支持(MLF、逆回购等);也有24%中小银行表示提升同业负债的比例、延长同业负债久期,或增加金融机构存款。

25.jpg


对2018年资金成本来看,大多数中小银行仍有担忧,认为资金成本仍将维持高位,或进一步上行。


总体来看,在去杠杆以及相关监管政策落实之前,短端利率或仍将保持高位,同业负债的利率中枢大幅下行的空间相对有限;而一般存款的成本在利率市场化下,或仍将小幅上行。不过,资产端收益率提升之后,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缩压力或小幅下降。


问题17:目前环境下,债券配置方面,更倾向于什么类型的债券?(多选题)


26.jpg

在目前收益率水平下,中小银行更倾向于同业存单、国债、政金债。其中存单绝对收益率高、流动性好,国债免税后实际收益率较高,政金债绝对收益率水平较高(详情见下图)。不过,从资产配置的角度,中小银行配置债券的空间仍取决于其扩表的空间、信贷需求的强弱以及广义流动性的情况。

27.jpg

延伸阅读——

监管约束下,银行同业负债明显压缩: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现状分析

来源:chinamoneymagazine 

作者:李雨桐、林凡,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

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业务面临监管红线约束,进入整顿和调整阶段。观察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数据,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发生了诸多变化。

一、银行同业业务政策背景

2014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设置了同业业务风险集中度要求,规定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由于同业存单暂不纳入上述考核,同业存单成为商业银行增加主动负债、扩大资产规模的重要推手,市场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了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提出拟于2018年一季度开始,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业务面临监管红线约束,进入整顿和调整阶段。

截至2017年9月30日,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规模为244.2万亿元,其中26家上市商业银行(其中,邮储银行在香港上市)负债合计143.8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负债规模的58.9%,且涵盖所有国有大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具有普遍代表性。

上市商业银行的同业负债主要包含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和应付债券等四个科目。其中,应付债券科目包含同业存单、商业银行债、二级资本债、中期票据、可转债等,主要为金融机构持有。因此,本文将应付债券全部计入同业负债,虽略高估,但所反映的问题预计与实际情况差异不大。

二、同业负债变化分析

观察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上市商业银行负债规模增速放缓,同业负债明显压缩,负债结构优化。截至三季度末,26家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整体收缩了9340亿元,同业负债占比从20.1%下降到18.5%,中位数从26.1%上升到28%。从同业负债结构看,同业存放压缩2.2万亿元,应付债券增长1.2万亿元。 

第二,从同业负债占比的分布看,按负债规模从大到小,表现为两头低中间高的形态(图1)。大行负债来源广泛、结构稳定,小行同业认可度不高、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有限,两者对同业负债的依赖性较低,甚至有较为充裕的上升空间。

股份制银行中只有招行零售业务突出,负债结构接近大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度低,占比也低于中位数。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城商行同业负债基数高、依赖强、压缩难度较大。

28.jpg

第三,从同业负债占比的变化来看,有18家大行和高占比银行压缩了同业负债规模,仍有8家中小行采取了逆势扩张策略(图2)。资产规模低于5000亿元的小行不在此次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考核范围内,贵阳、张家港和吴江等小型银行利用此次“政策红利”,逆势扩张同业负债规模和占比。

29.jpg


第四,6家银行同业负债超标规模合计达1.1万亿,但结构各不相同,达标难度迥异(表1)。兴业对同业负债依赖最强,即使将同业存单的规模缩减为0,也未能达标;但对于其余5家银行而言,只要继续压缩同业存单规模,同业负债占比缩减为1/3的达标难度不大。实际操作中,随着同业资产市场减持或自然到期,同业负债的压力也会逐渐得到化解。

30.jpg

三、监管政策建议

第一,公开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结果,实施差异化同业负债管理

同业负债业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适当发展同业业务有助于银行彼此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实行的是以银监会《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为构架的“CAMELS+”监管评级体系,通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状况六个单项要素进行评级,加权汇总得出综合评级。综合评级结果分为6级,其结果作为监管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和依法采取监管措施的基本依据。

建议公开监管评级结果,针对不同银行的风险控制和承受能力,实施差异化同业负债分级上限管理,引导商业银行建立与自身风控能力相匹配的同业负债管理水平。

第二,限制泛资管投资同业业务的比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近年来,商业银行获取负债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而存款分流至泛资管产品后无需缴准,其中相当部分又以同业存款的形式回存银行形成同业负债,一方面享受银行信用的本息保证和定期存款的高利率,一方面又能随时支取,享受活期存款的便利,风险和收益并不对等。

建议监管机构在限制银行同业负债占比的同时,也进一步限制泛资管业务投资同业存款和同业存单比例,一方面缓解银行负债的本息保证和收益水平不对等现象,另一方面促进泛资管行业脱虚向实,真正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李雨桐、林凡,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

原文《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现状分析》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17.12总第194期。

延伸阅读——

2018年银行业投资策略:不破不立严监管 稳扎稳打推转型


来源:微信公众号华泰金融研究全新平台 作者 沈娟


核心观点

革故鼎新谋发展

2017年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投资风格都实现了转换。在降息周期结束之后,2017年资金面收紧,金融去杠杆工作拉开序幕。大型银行一跃成为银行股板块的领跑者。而优先向零售业务、轻型化转型的中小银行,估值溢价将会持续得到体现。明年是金融去杠杆的落地年。去杠杆政策有利于银行业绩改善,降低投资风险溢价,我们判断明年银行股估值还将继续上行。

严监管,促新生

金融去杠杆是今年银行业监管的大主题。去杠杆的工作分成两条主线。一条是银监会以行政手段督促业务规范,另一条是央行在宏观层面保持货币紧平衡。在“三三四”检查之后银行业务基本合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在明年推动制度补短板。重点关注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方面监管政策的出台。

息差升不良稳,利润加快释放

今年行业净息差先降后升,预计明年行业净息差在资产端收益率的带动下仍将往上走。我们认为MPA对生息资产规模增速的影响可控。随着股份行和城商行资产质量修复,预计明年行业不良贷款率也会出现实质性的拐点。因此我们判断明年银行业受净息差和资产质量修复的推动,全行业利润增速预计会继续上行。但是基本面分化的格局在明年暂时不会改变。在金融去杠杆政策完全落地前,同业资金成本居高难下。渠道丰富、一般性存款占比更高的大型银行更能控制负债成本,净息差改善速度仍会领先同业。

增量资金入场,把握稳中求进节奏

银行板块的估值刚刚达到1倍市净率(MRQ)附近,处于历史估值低位。横向比较,我们认为上市银行估值水平相较于其他板块低估,估值提升空间较大。未来金融业的转型可以分为改革与开放两条线。监管体系改革长期看将刺激资管产品加大对标准化资产的投资比例,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利好高股息银行股价格提升。开放工作主要体现为引进外资,外资大资金入场有利于银行业估值与国际接轨,加快银行股估值修复的进程。明年基本面持续性改善和监管脉冲性影响将继续使股价波动上升,监管因素导致的价格回调将创造阶段性的买入机会。

龙头标的估值低,转型标的高溢价将持续

龙头股的大型银行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大型银行净息差扩大幅度好于同业;资产质量稳健,今年已经率先出现不良贷款率拐点。但目前大型银行在估值上的龙头效应还不够突出,我们认为行业格局分化将让大型银行估值体现出竞争优势。重点推荐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零售业务是银行未来转型的风口。银行在零售领域议价能力强,短期限的消费贷款可以加快资产端重定价速度,抓住利率中枢上行的趋势,提升资产端收益率水平。我们判断零售银行估值的高溢价将得到持续。重点推荐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

风险提示:资金面短期收紧,不良贷款率局部上升,利率升幅低于预期。